5000字告诉你:疫情后爆发增长的行业及对个人核心能力要求的变化
夏翼:前阿里巴巴运营专家,现风险投资人
原创文章,如果喜欢请点赞,持续关注我,谢谢 :)
---------------------------------------------------------------------------------------------------------------------------------------
本篇的核心是讲对个人能力要求的变化及我们这些普通个体的机会点,前面数据部分,是推导逻辑的基础,请慢慢往下看,结尾还有一个实战小栗子的分享哦。
自从春节前武汉疫情开始到扩散再到爆发,过去已经10多天,要应对的难题从前期的有效控制人口流动,到春节后的如何继续有效控制疫情、开展复工,如何应对疫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对各行业的影响问题。
恒大研究院2020年1月31日发布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中指出,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
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2020年春节档颗粒无收。
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受损严重。
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同期锐减。(PS:根据携程此前发布的《2020春节“中国人旅游过年”预测报告》中预测春节或将有4.5亿人次出游)
房地产行业暂停销售活动。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等行业受波及。
简单估算,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2020年第一个月,对于很多实体经济而已是非常大的打击,一个月甚至是短短的十多天,像过了整整一年似的。像星巴克、海底捞、外婆家等等都部分或全部停止营业,看图就知道了。
但也有很多行业却在这次疫情中逆势上扬,甚至是突破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规模,奠定了更坚实的江湖地位。
像《王者荣耀》,春节期间的DAU峰值在1.2-1.5亿之间,仅仅是大年三十当天,单日流水就到达了20亿,创下人类历史上但款娱乐产品单日收入的最高记录;
很多外卖、生鲜的平台也不例外。像到家电商叮咚买菜,春节期间(除夕到初六的7天)订单量预计400万单,日均超过57万单,但是大年三十这天,就同比增长了300%
疫情对生活和经济的影响,并非我们个人能够决定和有大影响的,我们只能尽量待在家里,强身健体,不出门就是为社会作贡献。破开冰火两重天的行业表现,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普通人,在这个时候都可以做些什么?快速的提高自己,抓住这个起码是十年一遇的好机会,要知道2003年的非典可是成就了京东和淘宝使其上了不止一个台阶的啊!
像我的一直以来坚持的逻辑,策略层面是如何选择,战术层面才是用什么技术、技能去落地选择拿到结果。(PS:我的公Z号名字叫“选择引爆加速力”也是这个原因)。
从以上的疫情期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得出来,疫情后很可能快速爆发发展的是以下的一些行业:
一, 像视频、游戏、线上教育(连学校暂时无法复课,老师都用直播给学校讲课讲解作业),知识付费等,不需要和人群接触,但可以娱乐放松或者自我成长的内容类行业,将会遇到空前的发展机会。
从以上的需求来看,关键字是颠覆!颠覆的是什么?颠覆的是工作内容,工作场景,工作地点,工作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需求都不是小的优化升级就可以做到的,而是全新迭代。
我们先谈最简单的,是工作地点问题。我相信即使现在和爸妈讲你在家趟沙发上,对着电脑或者手机,就是在处理工作,他们肯定不相信,在父母那一辈认知里,上班肯定得回单位,在办公室里,最多就是跑跑外勤出出差,怎么可能那么轻松在家就可以呢?
其实我们心里在滴血啊,怎么就轻松啦,对着笔记本、对着手机,可能就是面对无数的客户夺命追魂call,领导布置的无数任务,盯着工作群里的必须秒回的信息,客户群里的各种问题反馈啊….
工作地点的变换,使得工作关系也有了变化,很可能同事在不同的地方,甚至不同的城市。
和我一样在阿里或者其他大厂工作过的小伙伴,肯定深有体会。当时我做双十一的时候,我是在杭州办公,支持我的技术开发小伙伴都在北京啊!我基本是半周待杭州,半周待北京,每周飞至少2次,其他不能见面的时间就是远程协作办公和各种语音、视频会议沟通,也是把无数个大促安全扛下来了。
以上两点都比较容易处理,其实对个人最具考验的,其实是工作内容的变化,及由此带来对个人的核心能力要求的变化。
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到底都有哪些变化呢?
一, 创新、创意内容增加。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游戏、视频(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综艺等等)、线上教育、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创意内容,这些都需要创意类的人才,去快速产出内容,以满足大家越来越高的审美和娱乐需求。大家不知道有没算过,到底2019年有多少的火爆剧?反正我是没算过,我只是在2020年1月不能出门的时候补了一些课,我能说出来的有《庆余年》、《鹤唳华亭》、《唐人街探案(电视剧版)》、《亲爱的热爱的》、《小欢喜》、《都挺好》、综艺还有《奇葩说》、《乐队的夏天》等等,还有各位知识付费领域大咖的跨年演讲…
这些仅仅是被我所知道的,我所不知道的无论是剧还是综艺、还是知识付费等等,甚至是书,像今年流行的绘本类,数量都大大增加。而这一切的一切,说到底就是内容,而做这些内容的人,都需要创新。我个人觉得,即使今年没有疫情,春晚也没多少人看。一说这个,大家就知道创意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了!
二, 商业模式、技术、硬件等的创新说到底,这些内容,很可能不是普通的人会去关注的,因为大家都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才会发现,当这些服务或者硬件还没有改变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普通人的感知会比较低。就像之前滴滴、快滴补贴大战的时候,普通人才有感知,但真正之前市场中血腥的洗牌,无数创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倒下或被吞并,其实并没有很多普通大众在关注。说到底,这些创新,其实也是靠创意型人才去实现的,无论是商业模式创新,还是技术突破,无论这个技术是航天、新能源、还是医疗、生物….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创意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到底创意型人才,是什么鬼?那么创意型人才是不是可被培养的?是不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习或提升技能可以到达的呢?
创意型人才其实是以产品开发为桥梁,用独特的创意满足广泛用户的感受和需求的人才。
创意型人才到底需要哪些核心的技能呢?其实在去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大牛谈到过这个问题,还给了详细的答案,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大概2019年夏天的时候,知名科幻作家,凭《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的郝景芳做过一次分享,她详细说明了创意型人才五项核心技能:分别是自知,共情,规划,品味和技艺。
我们详细的来看一下,这些技能和技能养成的路径方法。
1,自知:独特的创意源头其实是每个人的自我。我们有时看到某件产品或者看到某些东西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惊讶到底那些创作者是怎么想出来这样的方法,或者产品,或者设计,甚至是小说情景,游戏玩法的呢?其实无论是创业成功的大佬,还是知名导演,或者其他的成功人士,其实都是有着自己的不同背景、性格和生活经历,正是这些元素,使得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创造出来的肯定是不一样的内容和作品。
这个玄而又玄的“自知”,是不是有方法习得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每天找一个安静的实际,感受内心的思绪,抓住生活里情绪尖锐的时刻,思考原因;在阅读或者欣赏其他作品时,多思考why 和 if.
2, 共情:需要在共情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让创意满足他人需求而自知和共情,则是串联了自我和他人。我们可以通过体会他人情绪,与他人沟通情绪的方法,更多的沟通可以更快的知道别人怎么想的,从而以后习惯了同时站在陌生人的角度去审视,去获得共情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审视自己的作品或创作,是不是真实解决问题,或者只是伪需求?
这一点非常好理解,千万别把自己当作一颗螺丝钉,而是需要全局的看问题,对事物分类,形成系统框架,通过各种方法和方式,进行逻辑推演,然后归纳,最后得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做出来的创意或者作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4, 品味:细腻的感受力,优质的审美能力、独特趣味从规划到品味,其实是一个从左脑到右脑的过程,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左脑是做理性思维的,所以从收集数据、分析事实等等到做出判断,是左脑负责的;而品味则是由右脑去负责的,右脑负责感性思维的部分,通常说“我觉得…”的事情,都是由右脑去做的。
真的可以做到左脑和右脑串联么?大家还记得《纸牌屋》么?这部曾经是人人必刷的热门剧,其实就是通过大数据进行了分析,然后才拍出来的剧,包括选角色,剧情如何推进,冲突在什么时候发生,都有数据做分析和支撑。但到底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角色性格如何塑造这些这些,还是由好莱坞一众实力编剧进行创作的。这就是完美的左脑和右脑结合的例子。
品味要如何学习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多看艺术作品,多看设计,多看分析。其实包括像腾讯、阿里的大牛,都出过类似的书,讲UED(设计/交互)如何为阿里、腾讯的业绩做贡献的。同时多对细节加以关注,体会视觉、听觉等等带来的感受。
5,技艺:快速持久的学习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际能力说到这最后一点,是大家最熟悉,又最容易落地的,就是“在做的过程中去学”,边学边做,自学和交流并重。这点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切身体会了,不需要详细解释了。
说了这么多,可能小伙伴觉得我说得太虚了,又是创意,又是品味,有些摸不着头脑,我们举一个小例子来具体看一下,这5个点是怎么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又密不可分的!
疫情期间,相信大家都会在家里囤食物,不知道大家有没见过一个牌子叫“拉面说”。我最近详细的研究了一下拉面说,就觉得她们特别颠覆我的认知。
创始人是90后贵州女孩,在2016年开始由0创业,到了2019年年销售额2.5亿,一共卖出去1600多万包拉面,这类似方便面的拉面里,单价最贵的49.5元/碗的鲍鱼花胶鸡拉面,其他的拉面也比我们常规认知的方便面贵了不是一点半点。我们随便截个图感受一下。
我们回到2016年的时候,外卖大战,那个时候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的红包补贴不要太多哦,什么不用配送费啊,什么新店优惠啊等等。根据当时的数据,方便面在中国2016年的销量下滑6.75%,当时大家都觉得不是康师傅们做得不好,而是由于外卖的兴起完全杀死了方便面行业啊!
但到了今天,大家都知道结果,这几年杀出来的,疯狂崛起的,不单有螺蛳粉,还有像拉面说这样的,还有今年《囧妈》里面广告植入的自嗨锅等等。这些速食食品都是单价不低,味道不错,包装有个性有调性,大家买来除了吃还会拍了发朋友圈、甚至拍小视频的。
再回到刚才个人核心能力的5点,来看这个小栗子,自知不用说了,如果创始人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了解,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共情,拉面说的团队,显然清楚知道用户的痛点和喜欢什么,才选择了这些产品和产品形态;规划更加不用说,当时大市场的数据明显是下滑的,外卖这个竞争对手又是在向上走的趋势,如果没有通盘的考虑和认知,是做不出现在回头去看无比正确的决定的。品味,从拉面说的包装设计等等可以非常容易看得出来。技艺,90后的创始人和团队,在如此复制的竞争环境中,肯定是边学边做,特别是这样以前在方便面品类里,从来没有过的尝试,无论是价格,还是味道,还是销售方式。
说了这么多,虽然2020年开局不是很好,现在也不知道未来的情况,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确定、可以控制的是我们要走向哪里,要怎么走,怎么做。趁着现在在家,好好做一下2020新年规划,说不定就能像非典那样,出现下一个京东,下一个淘宝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uiru123.com/qihuo/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