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机构转为非营利 宗教机构和其他非营利性机构有什么区别
培训机构为什么愿意营转非
为了能够以后继续经营。
教育机构营改非意味着中国教育的大转弯,国家层面进行要求营改非,从盈利性机构改编成非营利性机构。
一是为了普通家庭上的起学,降低家庭教育成本,为学生和家长减负,让教育回归学校,真正起到作用。
二是选拔出真正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这样才能在学科研究或者岗位上走的远。
让资本退出教育,还教育一片晴天。
后面考试也会相应改革的。
看到教育局面的大变化,这些培训机构为了生存,必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而盈转非是很好的出路。
民办医疗机构能否审批为非营利性?
可以的.民办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工商、民政、税务部门根据营利和非营利性质分别予以登记,并核发相应的证照。民办医院按照不同类别,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基本建设项目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建设用地实行协议出让,非营利性民办医院的用地可申请划拨使用。在人才引进、技术职称评定、参加学术组织及学术活动等业务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可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规定,申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民办医院可自主招聘工作人员,依据聘用合同协商确定薪酬,职工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
宗教机构和其他非营利性机构有什么区别
其他非营利性机构现在国内主要是慈善和社会救助吧。宗教机构主要是做的弘扬本教教义,接受信众等宗教活动。末学学识浅薄,认识的也不全面,请诸位善知识指正。
培训机构营转非还有利润吗
有的。
我们来看看,非营利性机构与营利性机构的主要差别:
1、必须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
2、因其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目的,享有合法的免税权益;
3、收入只能用于自身发展,不能用于分配、向外投资或用于投资人的经济回报;
4、收费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5、清算后财产归其有关机关支配,用于继续发展该非营利性组织。
事实上,非营利性机构不仅可以赚钱,而且因其公益属性,所得收益将享受免税待遇,但是其办学结余只能全部用于办学。
拿到非营利性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后会怎么样?
学科类校外机构注册为非营利性机构并非不可以赚钱,而是所得收益不能用于分配、向外投资或用于投资人的经济回报。
因此,即使有了非营利性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仍然要遵循“双减”的全部规定,包括“限制时间、限制价格、限制广告、限制资本”,即“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
这意味着,获得了非营利性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机构可以按照规定继续进行学科类课后辅导,以维持运营和发展,但不会有高回报高利润;而没有获得非营利性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义务教育阶段培训机构将会被终止办学资格。
当然,个人意见,参考市面上的很多民办非营利机构,养老院、幼儿园等等,大家只要在账面上做到规规矩矩,满足非营利的财务要求,非营利性机构照样是可以存活的。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营利不是不让赚钱,而是赚的钱要用于可持续发展,不能用于个人分红,至于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这块,大家可以按照要求仔细设计。
其实,营转非后,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机构性质,而是培训时间的不足,让这个盈利模型难以成立。这才是营转非企业们最应该讨论的和深思的问题。
多家教培机构完成“营转非”注册
多家教培机构完成“营转非”注册
多家教培机构完成“营转非”注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各地在2021年年底密集公布了当地“营改非”“备改审”通过的名单,多家教培机构完成“营转非”注册。
多家教培机构完成“营转非”注册1
2021年12月31日教育培训机构“营转非”的最后时限已过,几乎与上海市若干教育培训机构完成“民办非企业”注册大致同期,教培领域的另一重镇北京,也有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完成了“民办非企业”类型社会组织的注册。
这些已经完成“民办非企业”注册的昔日培训机构,其中不少是原来的教培领域“头部企业”,《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查询的信息显示,北京作业帮线上学科培训学校(以下简称“作业帮”)、北京猿辅导线上学科培训学校(以下简称“猿辅导”)等“前双减时代”的巨头企业都赫然在列,其总数不少于5家。而这些完成注册的机构,业务范围均为“线上”。
记者掌握的情况表明,目前在北京完成“民办非企业”组织注册的至少有5家,它们分别是:北京希望在线学科线上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希望在线”),北京志道线上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北京志道”)、北京乐学东方线上学科培训学校(以下简称“乐学东方”)、猿辅导、作业帮。
上述机构中,猿辅导、作业帮和原有教培机构的关联明显,两位资深教育培训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希望在线、乐学东方也都是“之前大型教培机构的背景,知名度都很高,有的是头部企业,有的是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教育培训业务公司”。
相关登记信息显示,希望在线的法定代表人为解飞。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1月,一家名为上海长宁区世纪学小思线上教育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学小思”)的民办非企业组织完成注册,其法定代表人也为解飞。而天眼查数据显示,学小思的商标所有者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学而思”),而在相关应用商店中,则有一款名为“乐读优课”的APP,其开发者为学小思。
多位北京中大教育培训机构的前高管人员都告诉记者,希望在线就是学而思也就是好未来公司注册的“民办非企业机构”。此前,学而思的“告别会”相关视频以及信息曾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在视频中说,感谢每一位认真坚持到秋季结束的伙伴,在视频中的PPT上,载有“沧海桑田,18年无怨无悔”的文字。
北京志道的法定代表人则为曹俊。企业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网易有道信息技术(江苏)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为曹俊,其唯一股东为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乐学东方的法定代表人则为顾显灏。新东方官方网站新东方网2012年6月刊载的一则信息显示,“优秀管理者:集团总公司财务管理部顾显灏”,这则内容被置于该网站“新东方财年表彰大会”的专题当中。
2018年,新东方行知教育文化产业基金以有限合伙企业的方式在张家港市设立。上市公司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约占36.3%的份额,其余份额则由一众投资机构或有限合伙制公司持有,其中张家港聚东方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相应份额,这家公司于2018年设立,顾显灏为法定代表人。
“猿辅导和作业帮就是原来的猿辅导和作业帮,现在按照监管规定,设立民办非企业组织,按照民政系统的监管规定,进行相应的注册登记。”一位前大型培训机构的高管告诉记者。
所谓民办非企业组织,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熟悉民政系统社会组织登记流程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教培机构“营转非”后,其注册的社会组织的大类别,大致就是民办非企业。“民办学校也都是按照民办非企业注册。”她说。
记者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到的信息表明,上述多家机构的业务主管单位,均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登记管理机关为北京市民政局,其业务范围均为中小学学科类线上培训。
2021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门下发《关于将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通知》,是为“营转非”政策。其要求,2021年底前完成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行政审批及法人登记工作,培训机构在完成非营利性机构登记前,应暂停招生及收费行为。
同期,作为另一教培机构的重镇上海,也有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完成了“民办非企业”的注册工作,其至少包括:上海黄浦区英孚线上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英孚”)、学小思、上海杨浦区梯方在线培训学校(以下简称“梯方在线”)、上海闵行区锦书在线培训学校、上海杨浦区小马爱学线上教育培训学校。除学小思完成注册稍早外,其余几家也是在2021年12月完成相关注册工作。
在上海完成民办非企业注册的机构,其业务范围较为具体,部分注册的机构,业务范围包括了普通高中学生学科类培训。例如英孚的业务范围中,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线上)以外,还包括了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线上);梯方在线的业务范围,则是普通高中学生学科类培训。
“双减”新政发布以来,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是否在“约束范围内”一直是教培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全行业对这一问题十分敏感。
2021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于2021年底前,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管理政策,明确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以及具体实施时间。
另外一位大型教育机构的前高管告诉记者,根据《通知》的精神,实际上义务教育阶段以内的校外学科类培训,在合规前提下,其收费价格也要实施政府指导价,因此,很难产生大规模的收入。“但对于转型中的教培机构而言,还需要有相应的收入支撑过渡阶段,所以,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如何监管和约束,就是一个显得很重要的问题。”他说。
多家教培机构完成“营转非”注册2
2021年12月31日,是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的.“大限”,各地在2021年年底密集公布了当地压减校外培训机构的统计数目以及当地“营改非”“备改审”通过的名单,并公布政府指导定价基准。
“营改非”之后的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该如何规范经营?舆论的关注聚焦在收费标准与收费管理上。
收费标准执行政府指导定价,所收学费进入监管帐户“一课一消”,这无疑是监管的重点。但是,除了加强对非营利性的学科培训机构的监管之外,还应考虑如何扶持与鼓励非营利性学科培训机构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于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与民办教育机构,国家应该给予差别化的政策支持。
2017年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对民办学校、包括民办教育机构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举办者不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要建立差别化政策体系。国家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各级人民政府要完善制度政策,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土地划拨、税费减免等方面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给予扶持。
对于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含其他民办教育机构),为何要鼓励、支持?这是因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说到底是社会资产。
根据非营利性的要求,举办者是没有股份,不能分红。非营利机构的资产属于社会,而不是举办者个人或者某个社会组织,因此,政府给予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民办教育机构一定的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支持,有利于保障机构的非营利性属性,提高机构的教育质量。
一些人会反对给予民办学校、民办教育机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支持,认为这些学校、机构都是为了赚钱的,怎么还给他们财政补贴?这是实行分类管理之前的老观点。在资本逐利,学校、机构进行营利性经营的情况下,给予民办学校、民办教育机构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必然遭遇质疑。但是,在民办学校、民办教育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之后,就需要按照非营利性的属性,给予不再逐利,进行非营利经营的学校、机构,一定的财税政策支持了。
有观点赞成对非营利性的民办小学、民办初中给予政府补贴、生均拨款、税收减免等支持,反对对校外非营利性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给予财政补贴等支持,认为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本就是“双减”治理的对象,最好越少越好。
这需要理性分析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存在的价值。
从教育资源保障角度看,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教育投入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已有能力做到不要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来“补充”国家教育资源。但是,要解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仅仅依靠公办教育是很难的。
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培训机构,在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促进学校办学竞争,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教育选择的作用。即便所有公办学校都做到优质、均衡,还会有少数学生因在学校“跟不上”,或者“吃不跑”、有其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而需要校外教育。
“双减”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而不是关停,就是考虑到部分受教育者有差异化的校外培训需求。促进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坚持公益属性规范经营,对构建多元的教育生态,有着积极意义。
从各地发布的政府指导定价看,政府指导定价标准,体现了对非营利校外培训机构的公益要求。
但是,按照这一政府指导定价,机构就是坚持公益性,也很难正常经营。要解决这一问题,选择无非有二,一是按培训机构的经营成本、市场需求情况,确定合理的政府定价;二是在目前的政府指导定价基础上,给予机构适当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支持。就如要求幼儿园登记为非营利性的普惠幼儿园一样,要让民办普惠幼儿园正常办学,不降低教师待遇以及办园质量,应该在降低收费标准的同时,给予普惠幼儿园财政拨款。
政府给予非营利学科培训一定的支持,包括公办学校购买非营利校外培训机构的服务,不论从落实《民促法》分类管理角度,还是深入推进“双减”,都有必要性。支持部分公益性的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这会事半功倍,形成校内外教育的合力。
多家教培机构完成“营转非”注册3
海淀区公布首批“持证上岗”校外培训机构名单。
1月9日晚,据海淀区教委官方账号“海淀教育”显示,2022年1月4日-1月21日期间,19家校外培训机构已完成开班收费备案审核。高思、学大、卓越优才、实诚、博实乐等机构在列。其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此期间不得收费。
图片来源:海淀教育
1月10日,界面教育致电海淀教育,对方表示这批机构可以开始招生报名,但是建议“谨慎报名”。
“虽然这些(学科机构)已经通过审批,也有监管账号,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家长来说是一种保障。但如果该机构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教委只是监管部门之一。它是多个监管部门联合监管。”海淀教委工作人员对界面教育说。
日前,北京市发改委会同市教委、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并同步出台北京市线上、线下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
按照规定,线下10人以下的班型每课时每人次收费80元,10人到35人的班型每课时每人次收费60元,35人以上的班型每课时每人次收费40元;线上的班型,无论人数,均按照每课时每人次20元收费。
标准课程时长分别为线上30分钟,线下45分钟,实际时长不一样的,由培训机构按比例折算。
高思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教育,目前提供2月底到3月初的课程,以面授开的,上课形式会根据情况变。除海淀教委公布的5家高思校区外,其APP显示,西城区、东城、石景山、昌平分别还有1-2家校区正在招生。
以高思提供的面授数学培训班A+为例,其海淀黄庄、朝阳门、上地、学院路、阜成门等多个校区呈现“预满”状态,学费3120元,共12讲,每讲2.5小时。
关于收费标准,《管理办法》指出,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市有关部门将根据收费政策评估,以及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情况,适时调整完善收费标准。
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成本调查,包括培训成本构成,以及培训机构人员薪酬、培训场地租金、宣传费、研发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其他费用。
同时,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核算等制度,完整准确记录线上、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各项成本和收入,以及培训人次、课时量、教师数量等经营情况。
培训机构应于每年6月底前将招生简章、收费标准、教师资质等资料,连同上一年度收入、成本、利润以及关联交易、政策执行等情况,按审批权限分别报送教育、发展改革和市场监管部门。
《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于2022年2月21日起实施,主要面向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登记的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和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面向普通高中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参照执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除了加强对非营利性的学科培训机构的监管之外,还应考虑如何扶持与鼓励非营利性学科培训机构健康发展。
比如在政府指导定价基础上,给予机构适当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支持。就如要求幼儿园登记为非营利性的普惠幼儿园一样,要让民办普惠幼儿园正常办学,不降低教师待遇以及办园质量,应该在降低收费标准的同时,给予普惠幼儿园财政拨款。
此外,还包括公办学校购买非营利校外培训机构的服务。熊丙奇认为,不论从落实《民促法》分类管理角度,还是深入推进“双减”,都有必要性。支持部分公益性的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这会事半功倍,形成校内外教育的合力。
本文系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