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今日头条 > 外汇 > 外汇知识

产业互联网:疫情催熟的三大“新经济"

外汇知识 2020-03-17 15:00:06

2019年,我们曾猜想过这个即将到来的庚子年会发生的无数种情况,但未曾想到,一场突发的疫情,竟让它的出场方式变得如此冷酷。

产业互联网:疫情催熟的三大“新经济"

疫情影响下,企业界也掀起了一场“关于生存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即这场危机之后,什么样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亦或活得更好,什么样的企业又能够从“危”中寻“机”,更替良性的马达,但归根到底大家所讨论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问题很清晰,至于答案,却没人会告诉你,因为只有你自己知道答案是什么,你要做出回答,然后起而行之,这也正是商业的魅力所在,它只管给你提出问题,答案要你自己来寻找。

当然,没有答案不代表没有探索的方向,疫情之下,一些B(企业)端需求的变化,就很值得我们注意。

比如,企业远程办公的需求开始激增,以至于各大服务商不得不增加服务器扩容;前线医护人员接诊压力陡然上升,互联网医疗成为缓解线下压力的一大补充手段;在药物研发、影像诊断以及人脸识别等方面,人工智能的价值也再次为人所关注……

可以说,这次疫情正在让To B行业的格局发生着根本性变化,而我们探索的方向,其实就蕴藏在这些变化之中。

远程办公领域打响“千团大战”

一直以来都不温不火的远程办公在疫情期间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出于安全的考虑,国家下达了企业延期复工的通知,再加上各地方在人员流动上的诸多限制,一时间,全国各大企业都面临着复工上的难题,此时,对于急需恢复生产工作秩序的企业来说,远程协同办公变就变为了某种“刚需”。

数据显示,仅在2月3日开工第一天,全国就有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选择了远程办公,这直接导致了钉钉在2天内扩容了2万台云服务器,同一天,企业微信也涌入了数百万企业,从正月初一开始,企业微信就一直持续从几十倍到几百倍的扩容。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零售企业还发现利用企业微信可以在店铺被迫关闭的时候继续做生意,商家可以通过企业微信给顾客推荐商品,下单后,再通过快递寄送商品,一时间,企业微信也成了疫情中企业自救的工具。

除此之外,2019年底发布的“腾讯会议”在助力企业抗疫上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据悉,腾讯会议自1月24日起便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100人不限时长的举措,随着用户的增长,其团队更是在短短8天内,扩容了超10万台云主机,为政务、教育、医疗以及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高效、优质的云视频会议服务。

实际上,加入远程办公大战的也不只有这两大巨头,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当前国内一共有约4500家云办公企业可以提供远程办公服务,未来,随着线上办公与线下办公的逐步协同,可以预见,一场远程办公领域内的“千团大战”势必会爆发。

所以,在千万家企业客户的需求面前,押注远程办公等企业级服务市场或许也不失为疫情之下的新选择。

人工智能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回顾疫情爆发至今各地采取的防控措施,无论是疫情防控宣传、实时体温检测、物资配送,还是医学影像辅助诊断、药物研发等,人工智能都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近两年,由于应用场景的限制,人工智能技术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看好,认为人工智能泡沫大于实际价值,但这次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好处。

1. 药物研发

疫情防控中,为了加快病毒分析和疫苗研发,腾讯、阿里、百度等科技巨头向研究人员免费开放了人工智能算法和算力,用以支持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研发周期。

2. AI影像诊断

国家卫健康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CT影像结果纳入到临床诊断标准(只限于湖北省)。

在这一特殊时期,需要影像科医生更快速、更准确地处理肺部CT影像,但粗略估计,患者单人单次检查至少会产生300张胸部CT影像,医生仅靠肉眼读片难以快速、准确地分析。

而腾讯、阿里、华为云等都推出了针对肺部CT影像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工具,帮助医生快速检测CT影像。

例如,搭载腾讯AI医学影像和腾讯云技术的人工智能CT设备在湖北方舱医院成功部署,实现单病例量化结果秒级输出,提升了诊断效率。

此外,无人机、无人车、人脸识别和体温远距离测量机器等人工智能设备在疫情移动巡检和宣传、高污染区物品配送、流动人员管控等环节都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为阻断病毒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可以说,这次疫情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试验田,也为人工智能日后普及应用提供了促进因素,相信疫情过后,人工智能或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将步入发展新阶段。

互联网医疗迎来了“春天”

疫情让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经历“寒冬”,而此前并不活跃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却迎来了“春天”。

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医疗相关公司,比如腾讯健康、平安好医生、微医、医联、丁香医生等平台都开通了在线义诊,初筛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既缓解了线下压力、减少了交叉感染,也让更多人体验到了平时少有机会接触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像腾讯不久前推出的“医院战疫数字化解决方案”就是互联网医疗服务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据了解,这套方案聚合了腾讯医疗健康、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云、腾讯安全等产品和服务,同时配备相应物资。

其中,企业微信、腾讯会议和Pad、电视终端组成的“不见面”协同办公系统,可以为前线医护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移动办公环境并减少医护人员及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例如,当各大医院派出前线医疗队伍支援武汉等疫情重灾区时,便可采用这套数字化方案实现“武汉前方临床救治,后方多学科远程支持”相结合的远程救治模式。

最新消息显示,北京朝阳医院已通过该方案实现了北京和武汉两地的远程多学科会诊,给前线医护人员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目前这一方案已率先在北京朝阳医院落地试行,朝阳医院的患者有望通过腾讯小程序、公众号等入口进行在线建卡后,通过平台进行线上图文、电话、视频问诊咨询,电子处方药事服务,远程影像等服务,实现医患线上沟通。

此外,为确保人员出行安全更加高效有序,腾讯联合各方所推出的“防疫健康码”也正加速落地,广东、四川、重庆等地方的健康码已实现互通互认,其他省市的互通也在加快推进中。

未来,随着各地健康码的打通,民众出入不同省市只需进行一次健康状况的认证,既加快了复工复产进度,也使国家在疫情期间对信息的统一管理更加精准有效。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医疗企业在这次疫情中证明了自己的调配、组织、运营能力,向B端、C端证明了他们的可信度和可应用性,不仅提高了医院对远程医疗的认知度,还让其价值在政府和C端公众面前得到验证,是一次很好的“出圈”机会。

疫情过后,随着大众层面的健康卫生需求爆发,再加上社会对远程医疗的进一步认可,相关科技企业如果能在此时发力互联网医疗领域,最后的结果应该不会太差。

所有的变化,都指向了产业互联网

其实,无论是远程办公的兴起还是人工智能价值的体现亦或是互联网医疗的“春天”,所有的变化无不在向外界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号:数字化、科技化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正在加速来临。

腾讯

所谓“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与“消费互联网”相对应的概念,它指的是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连接、重构传统行业。消费互联网面向的是个人消费者,其目标是满足个人消费体验,帮助既有产品、服务更好地销售和流通,而产业互联网主要面向企业提供生产型服务。

2018年以前,消费互联网可谓是一路狂奔,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加上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互联网公司的业绩逐渐滞涨,急需寻求新的增长空间。而以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技术驱动的企业级服务市场逐渐成为掌握数字技术的互联网公司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

例如,2018年9月30日,腾讯进行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三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七大事业群(BG)进行重组整合,并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在外界看来,这也释放了两个信号:一是产业互联网来了,二是腾讯也来了。

企业与用户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不同处在于,需要的专业度更高,技术能力更强、触达的链条更长,但共同之处又在于,企业最后的服务对象还是C端用户。

所以,用C端撬动B端,并结合其企业服务能力和技术能力,被认为是腾讯进军产业互联网的优势所在。

去年11月,腾讯控股发布了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腾讯Q3季度营收达人民币972.36亿元(137.4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包括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业务在内的To B业务收入占比达到27.52%,基本实现了对游戏业务的追平,而且在增长速度方面也呈现出更快的趋势。

此外,其合作伙伴数量也已经突破7000家,覆盖渠道、服务、咨询、研发等各领域。目前,腾讯云有超过200种IaaS、PaaS、SaaS产品,超过90种行业解决方案。

这个转变,完全符合马化腾当时在腾讯员工大会上关于产业化联网转型的论述:腾讯组织架构调整的目标,就是要促使企业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而这个转型的关键,就是实现To B业务的快速增长。

此前,也曾有人质疑擅长做消费者业务(C端)的腾讯,能否玩转企业级(B端)业务,但这次疫情之下,凭着一手直连10多亿用户,一手提供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能力,腾讯产业互联网的产品和团队用实力证明了做B端业务腾讯同样是"行家"。

想来,这次疫情发生后,腾讯各类产品能够迅速派上用场,其实也是对腾讯一年多来拥抱"产业互联网"成果的一次最好检阅。

结语

德鲁克有一句名言,他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深以为然。

除了生存外,这场疫情危机,留给企业家们的挑战其实还有变革。

因为企业真正的失败往往不是做了某个错误商业决策,而是不再接受改变,不再超越自己原来的观念,不能颠覆自己的商业模式,以至于看不清大的市场形势而犯下方向性错误,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失败。

当然,具体的调整可能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制定,但从大的层面上来看,顺应产业互联网的趋势,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机遇,我们相信,这终归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1阅读

搜索

2020年风口商机

人工智能未来十大趋势

数字经济第一股

2020年行业趋势分析

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

互联网软件股龙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uiru123.com/waihui/2076.html

财经今日头条

http://www.cuiru123.com

统计代码 | 京ICP133291237-2号

Powered By 财经今日头条

股票

股市行情

炒股入门

股票知识

期货

期货新闻

期货知识

期货行情

财经

财经要闻

观点评论

民生消费

基金

基金动态

基金行情

基金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