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茉楠:建议国家为中小外贸企业集体请律师,建立疫情专项基金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WHO)委员会赞赏并肯定了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所做的努力,并且不建议对中国实施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但依旧有些国家将中国列为疫区国,国内出口货物商品也被视为疫区国产品。这对我国对外贸易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部分外贸企业岌岌可危。
为此,搜狐智库对话了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张茉楠。希望能评估本次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实际影响,并就外贸企业如何度过这次危机提出建议。
张茉楠指出,本次疫情爆发时,中国宏观经济和外贸出口行业已经经历了一年半时间的重创。因此,现在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疫情对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确定性的扰乱。
张茉楠解释,这种不确定性冲击有可能促使我们的一部分订单外移。“现在很多国家实质上都将中国列为疫区,所以,我们现在很多行业即便是能够复工,中国产品也变成了疫区来的。”
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后续负面影响并不是立刻就能消除的,它会延续一段时间。她表示,当前已有71个国家对中国进行入境的限制,而这个入境限制,不仅仅是人流的限制,未来有可能延伸到物流和商品流,在检验检疫、通关、政府安全审查等方面也会产生一些限制。
此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大国,是全球价值链当中最重要的加工组装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对世界很多产业布局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此外,由于信息获取的高度不对称,公众对于疫情未来的发展,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认知,导致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针对以上影响,张茉楠提出了帮助外贸企业减轻损失的一系列建议。
首先,一旦其他国家拒收货品,或者撕毁订单合同等,相关企业就应该启动一定的法律程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因为这属于不可抗力。
“我们不能任由外界违反合同,侵害你的权益,而是应该咨询并听从律师的建议,给自己打好预防针。”同时,她表示,企业可以看看有没有相应的双边的可以解决的渠道和通道,比如利用中国跟其他国家的双边FTA(自由贸易协定)解决纠纷。
其次,“如果现在有些商品出不去的话,可以考虑出口转内销。但是由于外贸企业和内贸企业不太一样,所以需要国家能够采取统一的政策或提供协助,帮助解决销售渠道、营销网络等问题。”她建议,国家应该建立应对疫情的专项基金,对产业基金进行调控,并在税收政策、资金支持方面给予助力。例如在企业资金链时,银行应延迟供应链偿付的时间周期。
她表示,人民币的汇率是一个风向标,如果汇率一直跌下去的话,有可能形成一个连锁性的反应。所以,也要打好人民币和资产保卫战。而在股市及市场层面也应该有一些安抚人心的政策,比如降准降息。
“我们现在是全球第一大中间品贸易大国,是全国12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疫情不仅仅对国内,其实对全球经济也会产生连锁性反应,尤其是德国、日本、韩国。” 德国去年的贸易进口是全球最大的,拥有2000多亿欧元的贸易进口额,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中国进的。她认为,除了一些国内政策反应之外,也应加强国际政策的协调。例如在IMF、WTO、世界银行等这些国际组织上,加强联系和预案。中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以免疫情演化成经济危机。
张茉楠担忧,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小外贸企业,由于他们处于供应链和价值链比较弱的环节,一旦企业资金链延迟了,将会遭遇重创。国家应该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出台一些特殊性政策,或集体地请一些律师来帮助维护企业权益。而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应该先画一个疫情地图,看看出口商品能不能销往其他国家,采取一些转移和打游击战的方式,将商品分散化,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张茉楠表示,疫情对高新技术企业影响并不大。而对于农产品,却是致命打击。
“我们知道目前国内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它以人际传播为主。同样的,出口中跟消费类产品相关的肯定是受影响最大,比如食品。像疯牛病,福岛核电站那个时候也是食品受冲击最大。” 她指出,包括出口的服装、食品肯定都受影响,因为越是劳动密集型,跟人接触越多,受影响越大。像高科技行业,都是机器加工组装,与人接触少的,反而担忧少一些。
对于近日全国工商联开启的外贸企业的调查系统,张茉楠表示赞同。“能够直接跟企业、消费者打交道的线上端口,能够及时的把一手的信息上报上来,这样国家就能针对一些实时的企业动态,建立起比较灵活性的反应。”她认为,开启线上反馈通道就相当于在跟疫情抢时间,抢未来。
张茉楠强调,控制疫情是前提必要条件,但是除了控制疫情之外,阻止一些局部性的风险演变成系统性的风险,也是中国需要避免和提前做预案的。否则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那么在世界层面、新闻层面、预期层面叠加下来产生的影响,将导致有些风险不再可控。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蝴蝶效应,如果蝴蝶效应控制不住的话,有可能产生系统性的风暴。
搜狐智库:您能否谈一下当前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程度?
张茉楠: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最大的问题,和当年SARS不太一样。2003年,中国经济属于高位运行的阶段,外贸呈双位数增长趋势。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那是中国黄金增长时期。然而这次疫情爆发时,中国已经经历了一年半经济下行的压力,从大的角度来讲,中国宏观经济和外贸出口行业,已经经历了一年半时间的重创。因此,现在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疫情对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确定性的扰乱。
尽管现在有一些专家预测,疫情有可能在四五月份春暖花开之际转好,但现在的问题是,从去年开始,很多工厂就不敢接长订单了,都是短单。当前已有62个国家对中国进行入境的限制,而这个入境限制,不仅仅是人流的限制,未来有可能延伸到物流和商品流。一旦疫情不能马上解除,或者在短时间内反复或还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那这对中国的供应链将会产生比较大的不确定性的冲击。
这种不确定性冲击有可能促使我们的一部分订单外移。现在很多国家实质上都将中国列为疫区,所以,我们现在很多行业即便是能够复工,中国产品也变成了疫区来的。当年福岛核电站辐射或者美国疯牛病事件时,很多商品因为是来自日本、美国疫区,或者其他相关高风险地区而被禁止进口和流通。
因此,冠状病毒爆发本身就对海外进口或者中国企业出口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哪怕不被其他国家禁止进口,但是在检验检疫、通关、政府安全审查、物流等方面也会产生一些限制。
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后续影响不是立刻就能得到控制,马上就消除负面影响的,它会延续一段时间。例如其他国家因为舆论和恐惧,而对中国商品进行的一系列的审查,都有可能延误交货时间。这个并不仅仅是四五月份疫情好转后,马上就能缓解的。
第二,一直以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大国,是全球价值链当中最重要的加工组装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影响是深远的。疫情不是简单的更改某一政策,它对很多产业布局都会产生影响。
第三,疫情对信心和预期层面的影响,会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很大的压力。在疫情面前,由于信息获取的高度不对称,公众对于疫情未来的发展、如何管控、对经济有什么长远影响等问题,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认知和解决办法。这也是大家感觉此次疫情比其他流感更恐慌的原因。
其实流感的致死率也很高,但是大家却并没有那么恐慌,就是因为大家觉得那个是可控的,或者在确诊性面前,大家能够采取对策。而就冠状病毒而言,不确定性太多,公众不知道怎么化解。因此,在本次黑天鹅事件中,我们应该打好信心战,不让公众信心遭到更大的打击。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方面是连续性的,另一方面也是传递性的。如果大家信心都比较足的话,可能会形成良性循环,而如果大家信心都不足的话,就会加剧利润和订单下滑或者资金链断裂,从而进一步加大对未来预期恶化的影响,形成比较恶性的循环。
因此,怎么稳定人心是当务之急。这指的是,国家从政策层面、预期层面、整个预案层面,有没有对未来有比较明确的方案。如果有应对预案的话,其实大家不会对疫情有那么大的恐慌,但是现在还缺少一定的稳定预期的方案,可能会让很多问题不能马上化解。
搜狐智库:您能不能为外贸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它们减少损失并提高信心?
张茉楠:对现在的很多企业来说,一旦其他国家拒收你的货品,或者撕毁订单合同等,你就应该启动一定的法律程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因为这属于不可抗力。
很多企业在订单合约中都会标明地震等自然灾害,或者疫情属于不可抗力,而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延迟或者拒收订单是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利益的。我们不能任由外界违反合同,侵害你的权益,而是应该从法律层面,咨询并听从律师的建议,给自己打好预防针,保证订单、合同能够顺利执行。
在一个比较可控的范围之内,企业可以看看有没有相应的双边的可以解决的渠道和通道。比如纠纷解决机制,包括我们跟有些国家有双边的FTA(自由贸易协定)。
搜狐智库:
除了从法律层面,把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以外,您认为还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外贸商品囤积问题?
张茉楠:如果现在有些商品出不去的话,那就只能出口转内销了。但是因为外贸企业和内贸企业不太一样,例如商品的规格和销售的渠道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提供一些协助,或者国家能够采取统一的政策,帮助外贸企业缓解这方面的压力。
同时,国家应该在税收政策、资金支持方面给予助力,比如有一些外贸企业一旦交不了货,商品出不去的话,企业资金链就断了,这时就应该要银行延迟供应链偿付的时间周期,尽量保证资金量不至于断裂。
如果国家在财政上有一定支持的话,应该建立应对疫情的专项基金。疫情一旦严重,就相当于一场经济危机。那如果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出口对外下跌,那么产业基金,包括财政的政策、金融政策一系列都得进行调控,这就是底线思维。我们应该参考在经历金融危机时的一些政策。
搜狐智库:
2003年非典时,我们经济状况跟现在有很大不同,所以是不是代表着当时国家出台的一些外贸政策对现在的可参考性不是特别大呢?
张茉楠:当年中国的经济体量还不是那么大,不足以对全球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但是现在中国总GDP达到100万亿,人均GDP1万美元。我们现在是全球第一大中间品贸易大国,也是第一大制造业大国,是全国12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因此,疫情不仅仅对国内,其实对全球经济也会产生连锁性反应,包括韩国、日本等。这就是为什么日本、韩国政府都是很极力地表现出,要跟中国政府合力解决危机的原因。
此外,唇亡齿寒,中国整个东亚、东北亚的所谓的三角关系,实际上是全球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一旦出现某些环节的断裂,就会对韩国,包括对日本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尤其中国是他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进口国。
因此,一方面还是应该发挥国际协调作用,包括怎么阻击全球范围内的疫情的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应对连锁性的经济风险感染时,也应该全球形成合力。
G20就是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成立的,但是后来G20在宏观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上,一直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其他国家也怕中国经济进入下行,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传递效应和溢出效应,因此也应该会进一步地和中国在很多政策上进行合作。
此外,中国现在可以主动去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2003年中国占全球GDP是4%,但现在我们占全球的17%,所以,中国现在的新冠疫情相当于全球经济的黑天鹅事件。
我们的出口如果真的受到影响,那其他国家的出口影响也会非常大,包括欧洲、德国,这些对中国进口依赖非常大的国家。德国去年的贸易进口是全球最大的,拥有2000多亿欧元的贸易进口额,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中国进的。
所以,除了一些国内政策反应之外,也应该加强国际政策的协调,包括在IMFWTO、世界银行等这些国际组织上,加强联系和加强预案。中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因为一些所谓的疫情,演化成经济危机。
当然控制疫情是前提条件,但是除了控制疫情之外,阻止一些局部性的风险演变成系统性的风险,这是中国要避免和提前做预案的。否则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那么在世界层面、新闻层面、预期层面叠加下来产生的影响,将导致有些风险不再可控。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蝴蝶效应,如果蝴蝶效应控制不住的话,有可能产生系统性的风暴。
搜狐智库:您现在有没有了解现在的一些外贸企业,他们已经净损失大概达到多少?
张茉楠:我们一月份刚刚去广东调研,发现疫情其实还是对传统企业影响比较大,尤其跟外贸出口相关的,但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影响并不大。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华为,受到美国这么大的阻击,但是情况依然比我们想象的预期好一些。
同时,一些大型的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不大,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出口中小企业,因为他们很少有对风险疫情的预案,包括资金的一些预案。而他们又是处于供应链和价值链比较弱的环节,一旦企业资金链延迟了,将会遭遇重创。
我觉得现在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沿海面向出口的这些中小企业。国家应该大力扶持这些企业,出台一些特殊性政策,因为他们的能力、人才可能都不足。如果中小企业要雇一个律师,可能会花费比较多的资金,因此,希望国家能集体地请一些律师帮助维护他们的权益。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应该先画一个疫情地图,如果真是与那些把中国列为疫区的国家签订了合同,就看看商品能不能转化销往其他国家。例如把原来出口美国的订单,转到东南亚地区,采取一些转移和打游击战的方式,将商品分散化,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然外贸公司也要考虑到,也可能很多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商品的管控力度并不一定就小,所以还是要选择对中国相对比较缓和或者比较宽松的国家,采取一些转换的策略。
如果考虑商品内销一部分的话,需要国家在解决销售渠道、营销网络,或者政策上有一些集中的帮助。中小企业自己能做的不是太多,自己确实能力有限,因此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还是希望国家、行业组织、地方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
搜狐智库:经过您的观察,您觉得对外贸易的哪个领域遭受的影响是最大的?
张茉楠:农产品。我们知道目前国内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它是人际传播最重要的。同样的,出口中跟消费类产品相关的肯定是受影响最大,比如食品。像疯牛病,福岛核电站那个时候也是食品受冲击最大。
其实中国消费类产品出口都是劳动密集型的,除了企业出口能力减弱外,就业状况也会被影响,随后又连带产生一些生活稳定性的问题。
包括出口的服装、食品肯定都受影响,因为越是劳动密集型,跟人接触越多,受影响越大。像高科技行业,都是机器加工组装,与人接触少的,反而担忧少一些。
搜狐智库:
现在全国工商联已经开启了外贸企业的调查系统,可以随时反馈企业损失,您怎么看?
张茉楠:我觉得这是需要的。现在所有的问题都由一些传统的统计局处理,导致数据和信息延迟、滞后。而一些线上的,能够直接跟企业、消费者打交道的线上端口,却能够及时的把一手的信息上报上来,这样就能针对一些实时的企业动态,建立起比较灵活性的反应。
2月9日之前的一周时间是最重要的关键时间,如果你总是反应滞后的话,风险可能不但得不到控制,有可能进一步扩化了。因此,开启线上反馈通道就相当于在跟疫情抢时间,抢未来。
搜狐智库:您觉得国家会于人民币汇率、银行贷款利息等进行哪些调控措施?
张茉楠:金融、汇率、资产价格、海外的流动性都遭遇了一些冲击,国家已经释放了1.7万亿资金,用于缓解企业财务压力并扩大融资规模。人民币的汇率是一个风向标,如果汇率一直跌下去的话,有可能形成一个连锁性的反应,所以现在人民币保卫战、资产保卫战是在信心层面最大的稳定性。
在股市方面,国家应该有相应的大的稳定的机制,包括有学者建议,当年SARS的时候,延迟开市,现在中国监管层面能不能延迟开市?但是昨天等于把做空预案都释放了,因此后续在稳定性上,尤其在市场层面也应该有一些安抚人心的政策,比如降准降息。
搜狐智库:中国2020年或者未来几年的对外贸易形势如何?
张茉楠:疫情不至于影响未来几年的外贸形势,但是关键在于,国家在大的风险面前,有没有抵御能力,有没有整体的预案。
这次疫情等于是对中国的又一次挑战,如果这个事情一旦治理不好的话,可能真是对整个国家的能力和形象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uiru123.com/jijin/523.html